诸葛亮的八卦阵究竟有多厉害?
在《三国演义》中,这个八卦阵被神化了。
在书中,出现了两种八门阵:一种叫“八门金锁阵”,另一种叫“八卦阵”。两者都是八个门。
八门金锁阵是曹仁引兵攻新野时,所用的。当时,刘备手下谋士徐庶一眼就认出了这个阵法,并说出此阵的秘诀:
《三国演义》三十六回: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生,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伤,从死门、杜门入死。
刘备依计行事,大破曹仁军。
诸葛亮在于司马懿对阵时,曾相互斗阵法。诸葛亮摆出“八卦阵”,邀司马懿攻打。司马懿识的此阵,就对手下将领说了破阵秘诀:
《三国演义》一百回:“今孔明所布之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汝三人可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汝等小心在意!”
不过,司马懿没有破阵,派出去的将领被诸葛亮在阵中生擒了。
以上都是小说演义,真是不值得推敲。既然是布阵杀敌,干嘛还要给敌人留“生”门?真实的八卦阵,只是行军打仗的一种阻敌阵型罢了。
十个人打架,直接上去群殴就行了。一千个人打仗,就要考虑行军布阵了。有战友掩护,自己只要专心对付前面的敌人就行了。但是,阵型一被攻破,士兵四面受敌,必然会四散逃开。
这个八卦阵,其实就是按照合理的几何图形,把士兵排列在一起。一是为了分散敌人的攻击方向,二是避免让士兵处于四面对敌的境地。当然,更重要的是方便指挥。因为,古代通讯不方便,基本靠吼。把士兵编队以后,士兵只要记住记得的位置,左右四周是谁就行了。而将领就靠层层指挥,就可让数万大军“如臂使指”。
至于小说中所说的什么“八门”,那都是夸大神话的描写。没头没脑的,玄而又玄。
可是,真实的打仗,都是“遇水搭桥,遇山开山”。真的没人"走门"!对于那些摆好的阵型,肯定是直接攻破就行了。尤其是小说中“留门路”的设定,太扯了。真没人傻了吧唧的按照敌人设定好的阵型走。
而历史上诸葛亮的八卦阵,其实是依靠“兵车”(“以车蒙陈而待之”),阻敌冲锋。后人大都认为,这个阵型主要是用来阻击曹魏骑兵冲击。据《魏书》记载,北魏为了阻击柔然骑兵:
“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
陈寿整理的《诸葛亮集》记载:
若贼骑左右来至,徒从行以战者,陟岭不便,宜以车蒙陈而待之。地狭者,以锯齿而待之。
西晋名将马隆曾沿用八阵图,推着一种攻、守两用、装有防护板的战车(“偏厢车”)作战。军队即可依靠战车防御敌人冲锋,也可让士兵藏在战车后前进冲击敌军阵型。
(文|勇战王聊历史)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三国演义里,神一样的存在,他舌战群儒碾压东吴文臣、草船借箭借东风呼风唤雨、借关羽之手在华容道捉放曹操、三气周瑜把周瑜挤兑得一命呜呼、空城计震退司马懿,火烧上方谷惜败于天。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非常出众的,他对于各种作战阵图非常熟悉,从中创造出了大名鼎鼎的“八卦阵”。
“八卦阵”其实源于“八卦”。 “八卦”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于‘八卦’,大家会觉得它具有很浓厚的神秘色彩,但若我们稍有了解就会知道,它就是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而所谓八卦就是八个不同的卦相,每一卦行代表一定的事物。那么诸葛亮的八卦阵究竟有多厉害?
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八阵图变化多端,很难攻破。八卦阵有八个独立的阵法,既可独立,又可以合一。每阵八队,八阵共八八六十四队。八阵之外,另有少部分兵力为游军,称为“余奇”或称“握机”,即机动兵力,由主将随机应变指挥,八阵中四阵即为正兵,其余四阵为正兵之中的奇兵,而且不断变化,正兵可以变为奇兵,奇兵也可以变为正兵。
其实这样看来八卦阵就像一个迷宫一样让敌人找不到生门和死门之外,像这样的阵法,不仅要花费大量的兵力部署,也需要指挥的人指挥得当以及士兵的配合,才能将八卦阵法充分运用起来。
八卦阵在诸葛亮作战时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他用兵的后期,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发挥到了极致,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战则必败。据说此阵一出,普普通通的石头堆里常有战场中才有的鼓甲之声响起,而且越是阴天越响,可抵抗百万雄兵。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八卦阵有多厉害了吧。
诸葛亮作八阵图见于史书记载,在流传过程中,八阵图被人为神化,愈加扑朔迷离。不过可以抵抗百万雄兵肯定有夸大其词,不然蜀国最后也不会灭亡了
据文献记载,诸葛亮八阵图遗址有三处,一在今重庆奉节西南七里的江滩上,一在陕西汉中定军山附近,一在四川新都北弥牟镇附近。这些八阵图遗迹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都是棋布整齐、排列有序的石堆。
上一篇:玛利亚海沟海水为啥黑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