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岳阳楼记赏析?

麦兜
麦兜 2025-01-22 14:22:01

首先,《岳阳楼记》以范仲淹被贬官到岳阳为引子,展开了对岳阳楼的描写。这种引子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为后面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其次,杜甫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展示了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他以巴陵美景为背景,描绘了楼前的洞庭湖、楼后的岳阳城,以及远处的湘江和长江。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岳阳楼之中,感受到了那种壮丽和辽阔。 

同时,杜甫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对巴陵美景和范仲淹的赞美之情。他称赞巴陵美景“天下之观也”,并赞美范仲淹“岳阳之守也”。这种融入个人情感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也更加具有感染力。

  最后,杜甫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他以范仲淹的忠诚和担当为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时局的思考。

岳阳楼记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

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

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