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墩遗址真相揭秘?
仙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无锡市西南梁溪河北岸。该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先后经过1954年、1959年两次发掘。遗址为一高出地面7.2米的土墩,东西长约75米,南北宽约60米,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2米,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以及汉代的文化遗存。
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该遗址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遗存以夹炭红陶为主,主要器型有釜、鼎、罐等,同时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锛、石凿等。晚期遗存以印纹硬陶为主,出土的陶器种类更加丰富,如豆、杯、缸等,同时出现了原始瓷器。
商周时期遗存主要包括青铜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器等。其中,青铜器主要是兵器、工具和装饰品,如戈、矛、剑等。
汉代墓葬主要分布在遗址的南部,墓葬形式多为土坑墓或砖室墓。出土的文物主要包括陶器、铜镜、钱币等。
通过对仙墩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人们了解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以及汉代的文化面貌和社会生活状况,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上一篇:人体内每天都有基因突变发生吗?
下一篇:世界十大未解之谜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