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反围剿详细介绍?

麦兜
麦兜 2024-01-02 21:30:02

三次反围剿是指在1944年12月,德军在西班牙波斯湾附近的阿尔卡联合反抗者(统称为“奥斯曼军队”)开展的三次大规模反抗行动。

第一次反围剿由政府军在12月5日开始,两天后,它们结束了反抗活动,将奥斯曼军队击退到萨尔里(Sallir)地区。

第二次反围剿于12月8日开始,当时,政府军的部队数量达到20000人,而奥斯曼军队只有4000人。在数量上,政府军显然占据优势。但是,奥斯曼军队非常坚韧,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将政府军击退。

第三次反围剿于12月20日开始,政府军派出30000人,而奥斯曼军队也增加到10000人。政府军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战术,使奥斯曼军队陷入困境。最终,奥斯曼军队被迫撤退到波斯湾的另一侧,而政府军获得了胜利。

题主问的应该是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现作简要介绍如下:

一、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是在1930年10月,蒋介石在结束中原大战之后,调集10万兵力,以国民党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围剿”。

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和“中间突破”的战术,向苏区中部逐次转移。12月6日,敌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进攻。12月29日,敌第十八师两个旅孤军深入龙冈。30日,红军以优势兵力突然向进入龙冈伏击圈之敌发起围攻,将敌全歼并活捉张辉瓒。这时,深入根据地的其他敌军纷纷收缩,红军向东乘胜追击,又在东韶歼灭谭道源师一半,其他各路敌军仓皇退走。

红一方面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共歼敌1.3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胜利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二、国民党军对红军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率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于1931年4月1日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企图包围并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于赣南。

苏区中央局经过反复讨论,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主力南移至广昌、宁都、石城地区,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然后自西向东横扫,各个歼灭敌人。

国民党军在红军游击战袭扰下,行动缓慢。4月23日,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转至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5月16日,红军突然发起攻击。5月31日,攻克福建建宁城。

15天内,红军连打五次胜仗,自西向东横扫七百里,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

三、第三次反“围剿”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国民党军对红一方面军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的战役。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并聘请德、日、英军事顾问,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分3路向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从福建千里回师赣南,并以一部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迟滞敌进。

8月4日,红军突然东进莲塘,7日至11日,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发动攻击,并三战三捷。在兴国休整半月后,对疲惫退敌实行追击,再取三捷。

至此,红军在80天内,歼敌3万余人,缴枪1.26余万支,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